利用自己的雙腳來追尋
北台灣北部最美的公路
依照慣例,若行程破百公里一定早起出發,
翻過南深路,沿著縣道106邁向石碇,
熟悉的縣道106,就連晨曦都是如此熟悉,
早起的騎士也是絡繹不絕,沒有陡坡,沒有塵囂,
確實是北部很合適接觸大自然的自行車公路。
菁桐是台鐵平溪鐵路支線的最後站,
河谷及群山環繞中的鐵路,
在這裡交通帶起不是人們通勤的流動,
而是曾經這裡是礦業發展。
十分大家的印象絕大多在於瀑布,
而緊鄰鐵軌旁的民房,建構出的老街是反而比較吸引我的,
當我想起在南港曾外祖父的家後門開啓便是條鐵軌,
轟隆隆的聲響是我孩提是最深的印象之一,
如今台北鐵路地下化的規劃,平面鐵路已成絕跡。
十分也是公路的交會點,往北縣道106尾,
接到五分山,下瑞芳,往東雙溪及東北角,
緩緩上坡,通過平雙隧道,順坡下滑,往台2丙前進,
當發現小叉路,繞繞正是簡單的小冒險。
進入雙溪市區就可以看到縣道102的標示,
縣道102的高點就是本日最終目的,
為了上山頂一覽景色,特別帶了21mm廣角鏡。
沒多久就到了牡丹,牡丹這地名,
不知道,反而屏東的牡丹比較熟悉,
看似當地山藥是北部牡丹的特產。
緊接著都是蜿蜒的上坡路,越上爬越感到山間天氣的鬼變,
時飄著細雨,時陽光穿透雲層,似乎天氣有好轉的跡象。
山頂的涼亭與景色正是某廣告的取景地點,
山腳下的瑞芳,稍微遠一點的八斗子及基隆嶼在此都清晰可見,
而山的另一頭便是九份與金瓜石。
一路下滑,隨著距離關係,景物越來越清晰與近,
享受人造與大自然並存的公路之美。
九份觀光客之多且不方便停留,侯峒是不錯的選擇。
由於近年有貓街之稱,因此當地的發展更快速
就如以前九份的模式相同,
在永續經營與當地發展的取捨真的是很重要的課題,
倘若真想體驗古色與寧靜,最好還是挑非假日時段。
在鐵路旁的礦工宿舍,還稍微保留當初的環境,
想像當時攜家帶眷來到這裡工作的辛勞,
是我們都市長大的孩子沒辦法體會的。
在侯峒與一位大叔聊了好長一段時間,咱們很單純,
討論著彼此的騎乘經驗與一些旅遊感想,
他提議的“自行車文化知性遊”,我還真的很感興趣,
搭配台鐵減碳專車過來雙溪,連車都不用拆就可以上車廂,
或許有機會參加洄瀾200可以再相遇。
繼續沿著小路來到三貂嶺,
眼看地圖有條小產業路可以通往北37,
只是才上沒幾步,媽呀,又是變態陡坡,
決定保留體力,不能騎就牽。
總算聽到車流聲,接上北37再度接回102,原路從雙溪再殺回家,
午後的烈日真的很折騰,水分的流失更是大挑戰。
撐到平溪休息一會,喝杯冷飲,只是好久沒這麼累了,
里程也差不多晚上前能回到家,今日就到此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2eD1Y2sN-038pQJV0C1PiQBFOn0CkSZYXMVW_HCS8m7mEuchGtGYbA5SQeKDHa8-Kq9fsLsEhcYJ-B5HU1MdkyPTAtXadlBjIgUC003ObtTuqCGi9OumoAawkUBUFjnJtCecx8siIkro/s640/1.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