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

帕蘇帕提拿(Pashupatinath)

火化成灰燼,就隨著神聖的巴格馬帝河水送到恆河去,
當地的人們相信可以在最後的旅程中得到救贖與解脫。


帕蘇帕提拿是尼泊爾很重要的寺廟區域,
此外也是重要的火葬場。


博達拿佛塔(Bouddhanath)

博達拿是尼泊爾境內最大的佛塔建築,也是世界最大的佛塔建築,
白色的基底加上圓頂就如同密教信仰中的曼佗羅形式。


什麼是曼佗羅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為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
因此自己是這樣理解的,建構出土台為凝聚信仰的中心。


如同斯瓦揚布拿一樣,佛塔上四面均塗繪上佛眼的彩繪,
博達拿的佛眼相較起來比較親和一點及飽滿。


2012年7月6日

喜馬拉雅山群(Himalaya Himal)

喜馬拉雅根據維基百科記載東西長度2400公里,
分布在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境內,
六千公尺以上的山系相連一脈,不少山峰終年冰雪覆蓋,
因此藏語的喜馬拉雅的意思就是雪域的意思。


那時候用相機紀錄下這些雪山連綿,
不過很多峰名幾乎沒有概念。


在納加闊最接近的就是藍塘(Langtang)山脈群,
朝著正北方看去就是。


納加闊(Nagarkot)

就在地平線的遠端,劃過天際般的一條白色玉錦帶,
那就是喜馬拉雅山脈。


最靠近天邊的白色世界,
看似就在眼前,卻又是那不可及。


納加闊是加德滿都谷地觀看喜馬拉雅山脈景致最適合的地方,
也被稱作喜馬拉雅的觀景台,
上上面腹地並不大,卻遍布大大小小的飯店與旅社。


巴克塔布(Bhaktapur)


巴克塔布是加德滿都谷地第三大城,位於加德滿都西方幾十公里。


相較其他古城,巴克塔布在於車輛管制上較為明確,
因此並不會感到像市區如此塵囂味重。


漫步在這古城的巷弄中,何嘗不是種悠閒。


古城中當然留下許多當時皇宮建物,
當地最具地標的就是尼亞塔波拉神廟,
底下五層基座,五層屋頂構成。


加德滿都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

杜兒巴正是尼泊爾語皇宮的意思。


而市區中心的杜兒巴廣場,
正是從前尼泊爾的政治經濟中心,從前的皇宮所在。


穿越市集與人群,
映入眼前就是皇宮古蹟群。


2012年6月12日

帕坦廣場(Patan Durbar Square)

帕坦位於加德滿都市區的南方,是三大古城之一。


沿著路口進入,兩旁便是各式王宮建築與各式廟與盤據。



斯瓦揚布拿(Swayambhunath)

那看似深而不見底的佛眼,正是尼泊爾象徵的圖騰,
佛眼下方的問號表示尼泊爾文的“ㄧ”,表示和諧一體,
眉心中間為第三隻眼,表示無上智慧。


佛陀佇立在加德滿都西方山丘上,
四方而目,觀看著這一切芸芸眾生。


而斯瓦揚布拿又俗稱猴廟,
原因就是這邊有不少猴子棲息在這山丘上
這邊的簡直猴子撒野的地盤。


2012年6月7日

安娜普娜連峰(Annapurna)

看過很多美景,看過很多山河壯麗,
但是這都僅限在電視機中的節目中,
當親眼看見那記憶中的印象,
可能更勝腦海的景色,亦或景色沒有什麼不凡可眼。
只是幾個月過去,安娜普娜的輝雪與藍天,
現在還是深深存在一個記憶的場景。


很多波卡拉的明信片中都是連峰,倒影在湖面上,
看不到倒影?時間不對,季節不對?
但此時的我已經很滿足,
坐在溫暖的太陽下,點點徐風迎著面,
很享受一個人的平靜。


世界和平塔(World Peace Pagoda)

從費娃湖湖畔就可以看到遠端山頂上矗立的白塔,
而白塔有一個很個很美麗的的名稱“世界和平塔”。


晴朗的藍天搭配純白的建築,
給了一種平靜的氣息,安和的氛圍。



2012年4月22日

費娃湖(Fewa Lake)

碧綠的湖水,水平如鏡的湖面,
費娃湖是波卡拉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搭上小船你可以更接近費娃湖。


左右換手滑行,船伕操槳,
湖面上盡是來往的彩繪船。


湖區大街(Pokhara Lake Side)

湖區(lake side)是沿著波娃湖發展起的觀光區,
沿著巷弄進去,不少林立的旅館或是商店。


比起塔美爾,街上的氣氛多了些寧靜,
當下的悠閒,你會喜歡上這裡。


偶而還可以看到有趣的中文看板,看起來用語相當內陸。


2012年3月26日

莎朗闊日出(Sarangkot)

一抹淡紅逐漸散淡那漆黑,
退去的夜空也帶走了點點星光,
只剩弦月明亮地依舊掛在天邊。


日出的紅光,照得雪光反射,
映射出淡雅的紫色。


日光的升起,大地的初醒,
似乎感受到溫暖的味道。


在那重重疊疊的雲彩中升起,
畫出地平線,那一剎那的奪目。


波卡拉(Pokhara)

波卡拉是尼泊爾的第二大旅遊點,
距離首都加德滿都大約百公里,
位於安娜普娜山群下,波娃湖畔,
濃厚的休閒氣息讓人沈迷這美麗的城市。


在搭乘巴士的路程上,見到那積雪白皙的群山就在天邊劃過,
原來這就是雪山,就是安娜普娜,興奮是不可言喻的,
我跟大多數遊客一樣,下了車馬上回頭多看看幾眼。


2012年3月18日

換新弦

吉他弦大概有近十年沒有更換過,
撥起弦來總是聽起來怪怪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還是動起手來換換弦。


上網做一下功課,大家還挺推elixir的弦,
主要在於它的防鏽部份,當然它的價格也比較高一點,
另外也將尺寸換成0.10的,畢竟初學還是挑入門型,
使用起來比起鏽弦多了潤滑的手感,
接下來就是繼續努力自學之路了。


2012年3月17日

Pentax DA 40mm F2.8 Limited

進入Pentax就是要玩玩看定焦鏡,
這是很多網路前輩給新手的建議,
如今也步入這條定焦之路。


起初對於DA系列的焦段很猶豫,總是不知道該選卡一顆才合適,
DA 40算是系列中價錢最便宜的,
價錢部份大概是我選擇的最大要素。


旁邊是m28,來藉此比較兩顆餅乾鏡的大小差異,
DA 40小巧加上機身很有隨身機的樣子,
limit鏡都是金屬外殼,相當有直感。


介於35mm ~ 55mm間,40mm這個焦段其實很特別的距離,
算是標準的人像距離來使用,
我想定焦或許就是總學習應用。


隨風飄逝 - 微距

在這春暖之際,總是有微小的世界正不斷進行著它們的故事。


一點也不突顯與奪目,本是牆角邊的一點小驚奇。


如今耀展開它們的冒險,隨風飄似到另一個安穩之地。


陽明山 - 賞花

最近感覺媒體都拿櫻花來短線吵新聞,
記得曾經看過NHK氣象時段,還會報上櫻花開的花況,
但是就是看不到像台灣媒體的一窩蜂擴大報導現象,
曾讀篇報導,日本人賞花的態度在於心境的結合,
這點就看得出彼此的差異。


日本人最早植櫻花的地方就是台北的陽明山,
也是全家或友人近郊賞花的好去處,
當然只要是景點到哪都是人滿的景象,
往往這樣就會造成品質的降低,
要取得平衡點確實很難做到。


實際上櫻花的種淚倒是不少,
自己並沒有太多研究。


光網路上查詢白色的櫻花也是也分很多種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