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asaweb.google.com.tw/green.carp/NAfJMC#
一連九天的連假大多都處於陰雨綿綿的壞天氣,一直待在台北的我決定找個好天氣來個長征路線,由於漫長的假期總是會讓人怠惰,晚睡晚起變成這幾天的寫照,在假期的最後一天給自己一個收心操,目標為石門水庫旁羅浮到馬武督的縣道118,又稱羅馬公路。
為了預防有去無力回的情況,所以特別背上背包,裝進攜車袋、一公升的水與餅乾,攜行量預估有兩公斤重。出發點依舊是最熟悉的河濱自行車道,沿著基隆河左岸到社子島轉到淡水河,順著淡水河南下不久就是大稻埕碼頭,此時的天氣比東區的烏雲密佈有著天壤之別。
在前晚做功課下,的確華江橋下有一座單車牽引道,不過上橋後是逆向行駛,建議還是用牽的比較安全。往北騎一小段後就是大漢溪左岸,相較北市,北縣這邊的車道比較少人利用,路也較寬敞,大漢溪畔似乎是要整治成像樹林那邊樣的生態溪流,利用生態自然進化水質,只是大漢溪因為水庫影響,大多時候水流過少,這也只能等到完工後的成效。
離開行程兩個小時的河濱車道後,在土城上平面道,便望著指標台3線前去三峽。或許清水祖師的誕辰慶典延續到初七,三峽祖師廟可真是人山人海的信眾,買了兩個香酥金牛角補給品後繼續上路。跨過北縣與桃縣的邊境,前方車隊的大叔上坡速度還挺快,不想耗太多精力超車,在經過一路下坡到大溪鎮,在大溪老街晃一下吃頓午餐,接下來正是今日的重點-台7線。
台7線車流量頗大,大多都是前去慈湖兩蔣文物館,這邊感謝慈湖派出所的員警大方提供一大壺枸玘茶,不論冷熱都有不同的好滋味,過了百吉隧道明顯感到山上溫度較低與天氣較差的情況。復興鄉為北橫初步,角板山附近不少販售農產品的店家,沿途也不少車隊車友上台7,笨重的登山車跟他們腳步略感吃力,為了避免被海放的感覺,一路終於追到了113處的便利超商前。
在短暫補給水分後,上路不久便可看到石門水庫的上游部分,見到遠處的兩座吊橋就知道快到羅浮,此處應該有海拔四百公尺,通過吊橋離開羅浮村。
右轉118羅馬公路的起點便開始,羅馬公路的右側盡是的點點泛紅桃花樹與直挺的翠綠竹林,置身山林間的幽境似乎讓自己忘記體力已快透支,稠雲下的羅馬第一景跟自己的心情一"愁",因為感到肚子一陣咕咕作響,這時就是拿出金牛角與餅乾犒賞自己一下,好心的我早已把一隻金牛角奉獻給貪心的老黑狗,此時的我頓時後悔自己的慷慨。此時有個原住民婆婆好心關心我的狀況,來自角板山一帶的她並不常外出,她才發現高繞這邊也有部落,婆婆訴說來山上的平地老闆都很厲害,帶來不少種植技術,發展當地農產品,告別婆婆的加油聲就充滿力氣上路。
不知道多少上上下下後,通過桃源仙谷與高繞一帶後接下來一路下山到馬武督,沒想到這邊有統一的度假村,不久老媽就來電關心一下傻兒子騎多遠,什麼時候能回到家。下到台3線路口也正式告別羅馬公路,路口的巧遇也是來自內湖的哈雷重機車隊,大叔們的嬉皮留梳裝實在太酷,開心聊一下彼此驕傲的"兩輪車",你會發現大叔不只擁有重車,生活型態也是重車文化一環。到了龍潭市區已經入夜,漸漸能感到日夜溫差之大,由於為了趕路,便不打算在龍潭或大溪吃飯,結果在三峽途中越騎越想睡,精神已快失志,累還是要休息。
提起精神上路,大溪-三峽間是如此荒涼,略只體會到幾戶人家與廟宇的燈光而已。回到三峽後,在祖師廟前吃碗妸仔麵線加滷肉飯,精神與體力都得到充足補給後,騎到土城簡直輕而易舉,在捷運永寧站把單車送上車,昆陽下車,今日的旅程也到了終點,一路走遍大漢溪流域。
表里程:184km
河濱(東湖-社子島-土城)-台3-台7-118-台3-永寧捷運站
最高速:49.5(有這麼快嗎)
時間:0700~2100
花費:金牛角40+酸辣湯餃60+滷肉飯與麵線70+捷運80 = 2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