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from Pentax FA100mm

微距拍攝並不是想像簡單,
長焦需要注意更易產生手震與失焦問題,最好上腳架或是打閃燈,
一般光圈並不是開到最大就好,微距要的就是細節,
必要必須控制光圈的大小是否合適,
大多都是紀錄大自然微小的一面,
平均一個畫面都要多打幾次快門才能成功,
以下為平時心血來潮的一些小畫面。

從枯木中萌生的嫩芽。


盆栽邊的菌類,像草原般的苔類


不知道什麼雜草的種子?很像外星來的。


跟小拇指一樣小的毛氈苔,等待上鉤的昆蟲。


飄揚的歐蔓種子


清明時節開花的綬草,因此也叫清明草


Pentax SMC-FA 100mm f/2.8 macro

由於居住的環境週遭有許多可以使用微距鏡來紀錄,
於是在二手市場看到一個價錢還算合理的百微來玩玩。



百微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長焦的微距鏡,
尤其單眼相機的架構,一般最短對焦距離普遍都不夠短,
此對焦最短30cm,加上100mm視角與1:1放大率,
可以捕捉到許多微小的事物。




FA100mm實際重量並不很輕盈,鏡管都是金屬材質,
相較後期出了DFA100mm WR就輕量化材質而設計,因此材質篇膠料為主。
光圈全開為2.8,但微距光圈全開,大概中心點外都在散景內。



與K5組合起來簡直是重量級組合,大概破千公克有了,
由於對焦範圍較廣,自動對焦時,拉風箱的機率很高,
馬達轉動的聲音之大都怕轉壞,
所以大部份使用場合都是手動居多,
使用百微後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更專注在細小的事物上,相對眼界也被局限。







2013年5月14日

From Pentax DA40

自從DA40入手以來一直很喜歡其色彩的輸出,以及那輕巧的鏡身。


這焦距很適合人像的描寫,即便在光圈全開的情形下也有優異的表現。


當然在人物的等身照也是可以在優異的控制變形下表現。



雨後的山嵐

看著雨停後多了點清新。


看著雲氣慢慢蒸潤,或許這就是大家喜歡雨後的感覺。


公廳對面的山丘都飄起來山嵐,
沒仔細望望外面都快忘了一些美好的現象持續在發生。


好一陣子沒有更新自己文章,連日豪雨中突然想動手整理一下網誌,
有時候想想持續力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別管這些題外話了,寫文吧。

2012年7月7日

帕蘇帕提拿(Pashupatinath)

火化成灰燼,就隨著神聖的巴格馬帝河水送到恆河去,
當地的人們相信可以在最後的旅程中得到救贖與解脫。


帕蘇帕提拿是尼泊爾很重要的寺廟區域,
此外也是重要的火葬場。


博達拿佛塔(Bouddhanath)

博達拿是尼泊爾境內最大的佛塔建築,也是世界最大的佛塔建築,
白色的基底加上圓頂就如同密教信仰中的曼佗羅形式。


什麼是曼佗羅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為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
因此自己是這樣理解的,建構出土台為凝聚信仰的中心。


如同斯瓦揚布拿一樣,佛塔上四面均塗繪上佛眼的彩繪,
博達拿的佛眼相較起來比較親和一點及飽滿。


2012年7月6日

喜馬拉雅山群(Himalaya Himal)

喜馬拉雅根據維基百科記載東西長度2400公里,
分布在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境內,
六千公尺以上的山系相連一脈,不少山峰終年冰雪覆蓋,
因此藏語的喜馬拉雅的意思就是雪域的意思。


那時候用相機紀錄下這些雪山連綿,
不過很多峰名幾乎沒有概念。


在納加闊最接近的就是藍塘(Langtang)山脈群,
朝著正北方看去就是。


納加闊(Nagarkot)

就在地平線的遠端,劃過天際般的一條白色玉錦帶,
那就是喜馬拉雅山脈。


最靠近天邊的白色世界,
看似就在眼前,卻又是那不可及。


納加闊是加德滿都谷地觀看喜馬拉雅山脈景致最適合的地方,
也被稱作喜馬拉雅的觀景台,
上上面腹地並不大,卻遍布大大小小的飯店與旅社。


巴克塔布(Bhaktapur)


巴克塔布是加德滿都谷地第三大城,位於加德滿都西方幾十公里。


相較其他古城,巴克塔布在於車輛管制上較為明確,
因此並不會感到像市區如此塵囂味重。


漫步在這古城的巷弄中,何嘗不是種悠閒。


古城中當然留下許多當時皇宮建物,
當地最具地標的就是尼亞塔波拉神廟,
底下五層基座,五層屋頂構成。


加德滿都杜兒巴廣場(Durbar Square)

杜兒巴正是尼泊爾語皇宮的意思。


而市區中心的杜兒巴廣場,
正是從前尼泊爾的政治經濟中心,從前的皇宮所在。


穿越市集與人群,
映入眼前就是皇宮古蹟群。